欢迎来到济南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寻家乡名泉系列研学课程——书院泉(东流泉)
1、课程重在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了解书院泉名称类型、泉形成的原因、自然特点等,增强爱泉护泉意识和责任感。 2、积累描写书院泉水的诗文,体认家乡泉文化,增强作为洪范人的自豪感。 3、结合观察体验的结果,制作形式多样的泉乡导游词,选生展示评选最美小导游。
费用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适用学段小学

课程时长一天

课程类别综合类研学基地体验拓展类历史文化类自然生态景观类

相关基地玫乡研学游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寻家乡名泉系列研学课程——书院泉(东流泉)

1洪范泉水分布,泉水类型简介。

2、阅读当地镇志中的有关记载,通过查资料、寻访等方式搜集有关书院泉的资料。

3、了解水质取样分析的方法,明确围绕泉水如何展开观察探究。

4、研学安全教育。

 

课程详情

1.研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a、通过参观书院泉景区,了解家乡名泉书院泉名字的来历,追溯到明代中丞刘隅临泉建书院,引领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人物的学习兴趣,通过查阅古文献,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集、品尝书院泉水,了解书院泉池每天的流量和间歇情况,查询泉的形成原因,初悟地理学,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齐鲁泉乡”的由来,感悟洪范池镇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b、通过参观“摩崖石刻”,感悟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体会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增强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搜集、整理、积累描写泉水的诗文,体认泉乡文化。

c、通过感受书院泉景物,爱泉护泉意识和责任感。结合观察体验的结果,制作形式多样的泉乡导游词,选生展示评选最美小导游。

2、研学资源(基地特色,简介)

洪范的七十二名泉之一的书院泉。书院泉也叫东流泉,为狼溪河的主要源头。因居于天池山下泉水自东向西流而名为东流泉,《水经注》中有载。东流泉畔原有东流(崇梵寺)寺,宋代山洪暴发寺院毁灭。1276年东平路兵马总管严实重建,名:洪福寺.明代中期,因寺僧殃民朝廷闻之派陈凤梧前来毁寺。中丞刘隅奏请改寺建东流书院,1546年兵部尚书苏佑赠匾额“东流书院”。当年于阁老以及其父兄都曾在此读书。清末教书先生黄氏后裔形成庄落,庄名书院,遂称书院泉。泉水流经全村,家家户户取而用之。

雨季时期,走进村子首先所能看到的就是流水立交,清澈的水流从桥下穿流而过。这都是1956年,地方政府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看到水渠上的石刻“五角星”,那就是标志。

从胡同走进去可到上马石处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一块为上马石,一块为下马石,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同称上马石,所以习惯上就称上马石,是为骑马人准备的,这里的上马石,曾是于阁老当年协同表兄孟一脉著述《兖州府志》,外出访问时用过的。石质为青石,并经精细雕琢。

书院村现有100多户人家,除了建国后新迁的王、井、侯非常住户外,一律是黄姓人家,并且同为清初黄老教书先生的后代。老先生起初每年都要回老家济宁祭祖,并将习俗传承下来,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繁衍至众。每逢回老家祭祖人员过多,族众商议盖起了家祠,在本地祭祖,以行追宗报本之孝。

书院泉池水常年不涸,盛水时期日涌量可达8000立方。汉代筑池,1956年兴修水利工程时围池建渠筑桥,渠在桥上,水流桥顶,桥下流水潺潺,桥上水淌淙淙,人工分流合二为一,一分为三,绕村入户,越沟穿庄。

明代“文冠一时”的大文学家于慎行,同好友朱维京等携手来游时,曾为东流泉留下诗篇:“风雨鸣丹谷,林亭倚翠岑。树勤三秋色,泉飞万壑音。夜凉横吹起,欲听水龙吟。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朱应毂在东阿县出任县令时,与邑内文人于慎行,孟一脉等人交往甚密,时常一同出游东阿境内的名山大川,一同在泉边赏泉赋诗;今洪范池镇书院村东流泉畔尚立有诗刻两方,其中一首为朱维京诗《东流泉》,诗曰:院傍三家市,屏开十里岑。石床云做幔,丹壑水成音。转树林飞玉,冲波月散金。不知行役苦,但觉空人心。另一首就是朱应毂作《东流泉上和朱可大年丈韵》诗:清流环曲径,翠色映遥岑。山静无人迹,林深多鸟音。雨晴云破练,月上酒浮金。千里来知己,同游愜素心。三人以诗相和,将书院泉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河渠西向百米,慢转北去,此时三向分流。一支北去,一支西折,双渠可合而为一,一律人工石板闸控制,涝时进入地漏口入主河渠,形成水流立交,成小型“都江堰”之理。因河渠皆为石砌,方便附近居民洗衣浆裳,无形中成了浣纱美景。2008年,铸石一方,上刻“古渠浣纱”。

 

沿石条路往东,远远望见对面天池山上“齐鲁泉乡”四个白色大字,山下有一村,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故村名为书院。村里面“东流泉”又名“书院泉”从天池山脚下的岩石缝隙中散溢流出,汇入8尺见方的石砌方池。

该泉常年涌流,水量极盛,盛水期日涌量可达8000多立方米,泉水从池南壁的石砌龙口中落入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池,沿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汇入水库。泉水富含硒、砷等20余种矿物质,当地村民常年饮之,延年益寿。“曲水流殇,以娱佳宾”,使书院村民引以为荣。

书院泉水从池南壁的石雕龙头口中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形水池,然后顺小溪,盘村绕户,途中有古渠浣纱、曲水流觞等景点。

  明朝“三朝帝师”于慎行为洪范泉水作诗:

                   书院和韵   

(明)于慎行

何地探灵境,仙泉旧有名。天光金镜冷,潭影玉壶清。溪鸟依人立,林蝉尽日鸣。

鱼龙今寂寞,不畏夜珠惊。

3、研学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

4、研学时长

一天

5、研学内容

1)了解泉的类型、泉眼位置等基本信息,观察池水的颜色,品品池水味道,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别人或者把问题记录下来查找资料,形成记录。

2)摸摸池水的温度,采集池水样本。

池水因雨季而涨落,但常年有水,临泉一户人家房屋中有一泉眼,常年出水,补充池水,此户人家夏天喝凉面时就用流经房中之水冲面。

3)书院的文化景观

隔着保护罩看一看的文物——石碑;观察书院泉旁清幽静谧的树木、流水、人家;领会山上“摩崖石刻”的寓意。

课程安排
该课程未添加行课程安排
费用明细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玫乡研学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五岭路115号玛钢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