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南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寻家乡名泉系列研学课程——丁泉(丁兰泉)
1、课程重在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了解丁泉名称类型、泉形成的原因、自然特点等,增强爱泉护泉意识和责任感。 2、积累描写丁泉水的诗文,体认家乡泉文化,增强作为洪范人的自豪感。 3、结合观察体验的结果,制作形式多样的泉乡导游词,选生展示评选最美小导游。
费用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适用学段小学

课程时长一天

课程类别综合类研学基地体验拓展类历史文化类自然生态景观类

相关基地玫乡研学游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寻家乡名泉系列研学课程——丁泉(丁兰泉)

1洪范泉水分布,泉水类型简介。

2、阅读当地镇志中的有关记载,通过查资料、寻访等方式搜集有关丁泉的资料。

3、了解水质取样分析的方法,明确围绕泉水如何展开观察探究。

4、研学安全教育。

 

课程详情

1.研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a、通过参观丁泉景区,了解家乡名泉丁泉名字的来历,追溯到汉朝历史,引领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查阅古文献,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集、品尝丁泉水,了解丁泉每天的流量,查询泉的形成原因,初悟地理学,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丁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b、搜集、整理、积累描写洪范泉水的诗文和优秀传统文化——孝道的故事,体认家乡泉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作为洪范人的自豪感,培育良好人格。

c、通过参观丁泉景物,展现家乡美,增强爱泉护泉意识和责任感。结合观察体验的结果,制作形式多样的泉乡导游词,选生展示评选最美小导游,弘扬家乡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研学资源(基地特色,简介)

丁泉全称丁兰泉,位于丁泉村东山脚下,相传为中国古代24孝之一的丁兰故里,“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便出于丁兰刻母这个典故。

丁泉村因泉而名,早在东汉时代已有人居住,村中现存有宋、明、清等时代的建筑。泉边曾经建有庙宇和丁兰祠一座,现仅存多处遗址。

丁兰,汉时人,幼年丧父,小时候丁兰对母亲很不孝敬,常常打骂。有一天,丁兰耕田间歇,见一羊羔双膝跪地而食母乳,又见一小乌鸦衔食喂养残老乌鸦。触景生情,思之悔矣,不禁泪下,此时母亲正巧为丁兰田间送饭而来,丁兰急忙去接,慌忙中手中牛鞭忘记丢掉,母亲见丁兰执鞭而来,疑为嫌其送饭来迟,一时心如刀剜,后悔有此不孝之子,遂撞死于地头树下。丁兰丧母后,将树伐掉,刻木奉母,供奉于堂,日进三餐,从未间断,有一次丁兰有事外出,临行前叮嘱妻子侍奉好木像。妻子满口答应,心中却想:“你怎么这么傻,木像怎么可能灵验,它又不能吃饭,你就是供上一辈子也不能活。就这样,在丁兰走后,妻子白天让儿子把木像当马骑,夜晚用来顶门,不仅如此,做针线活时,居然还用针扎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竟流出了鲜血。五天之后,丁兰回到家中。晚上,木像托梦给丁兰,丁兰知道情况后气愤难平!于是一张休书便把妻子休回了娘家。妻子悔恨不已,赔礼道歉,夫妻二人才又和好如初,对木像也如从前一样虔诚。

丁泉泉池南北长9米,东西宽6米,水深约3.5米。泉池以青石砌成,泉水自岩缝中涌出,经大池西侧石雕龙头流入小池中,随后流经街边小溪,穿过农户,最终注入浪溪河。泉水常年不断,久旱不涸,每日涌水量大约1400立方米。泉边曾经建有庙宇和丁兰祠一座,现仅存多处遗址。

大池四周的石雕栏杆高约0.8米,泉池正面对联“丁火轰起巨建设,泉水冲出大自然”。石栏北侧嵌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修丁泉池碑记》碑。石碑上记载:“此池不知浚自何代,元至正年间已重修。”1958年为兴水利,对泉池进行改建,并勒(雕刻)有《改建丁泉水池碑记》石刻,元至正年即公元1341年,碑刻原在大池西南角,1976年修路做桥板石料。

3、研学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

4、研学时长

一天

5、研学内容

1)了解泉的类型、泉眼位置等基本信息,观察池水的颜色,品品池水味道,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别人或者把问题记录下来查找资料,形成记录。

2)摸摸池水的温度,采集池水样本。

摸摸池水的温度,采集池水样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尝试测试水的酸碱度。带回泉水烧开,品尝泉水味道,制作泉水美食。

具体了解丁泉在不同季节的水量,观察泉水周围环境,向周围的人宣传爱泉护泉小妙招。

3)丁泉由来:丁兰孝母

读一读24孝的典故,了解丁兰孝母的故事,思考自身行为,培养良好品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孝亲敬老。  

课程安排
该课程未添加行课程安排
费用明细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玫乡研学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五岭路115号玛钢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