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一、研学游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中国玫瑰之乡”不仅是一种美誉,更是实力与品牌的彰显。平阴在玫瑰种植及产业链发展上,一直占据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据统计,全县采取纵向布局,深度规划的方式,8个乡镇街道,玫瑰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占比近90%以上,由此铺设开来的总种植面积也近6万余亩。2021年4月正式新增为济南市花,从此泉城迎来了“荷谐玫好”的双市花时代。在平阴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双城共建、两翼齐飞”的发展布局,平阴成立了文旅康养指挥部,将重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西翼”玫瑰镇、东阿镇、洪范池镇连片开发打造,推动玫瑰、阿胶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力争成为城市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平阴玫瑰以其独特的定位,广泛的受众影响,借助花语、花艺、花事来讲好一个个心花怒放的玫城故事,为济南城市全新名片的打造,持续贡献力量。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结合县教体局中小学研学有关要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芳蕾花农学院”的研学旅行活动。
(二)设计思路
平阴玫瑰甲天下。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已有1300多年历史,1996年3月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玫瑰镇为"中国玫瑰之乡"。平阴玫瑰,山东省平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玫瑰品牌已成为我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山东芳蕾田园综合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由山东芳蕾集团有限公司、平阴县土地整治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南优航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打造的,无论在旅游方面、农产品种植加工方面、农民培训还是在中小学生研学方面都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我校“我能行”的办学理念,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
1. 项目本土化,充分利用玫瑰品牌资源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的研究。要着眼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一草一木、山光物态、科学人文资源,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以玫瑰花为主题,以芳蕾玫瑰为基地,以全景体验为特色,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 践行“我能行”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走出玫城,为鲜花饼设计一个外包装或为美丽的玫瑰芳蕾田园综合体写写广告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平阴玫瑰。
二、研学游课程线路
平阴县实验小学——寻梦花海·采集春天——花田务农·
播种希望——田野采摘·品尝自然——制作田园美食——走进鲜花博物馆——返回学校
三、研学游课程对象
六年级学生
四、研学游课程主题
“芳蕾花农学院”研学课程
五、研学游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芳蕾玫瑰花乡的春夏秋冬的景色》,增加学生对芳蕾玫瑰花乡的春夏秋冬景色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芳蕾玫瑰花乡的资料、实地察看花海--花田—采摘-美食-博物馆,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玫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4.通过现场制作美食(鲜花饼),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鲜花饼的制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
2.通过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在研学旅行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生要提前进行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力。
4.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和验证的能力。
5.通过举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如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
6.走出玫城,为鲜花饼设计一个外包装或为美丽的玫瑰芳蕾田园综合体写写广告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平阴玫瑰。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实地查看花海、花田、采摘、美食、博物馆五处实景,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保护的意识。
2.通过来回5公里左右的徒步行走,磨练学生意志、健康学生身心。
3.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芳蕾玫瑰花乡的历史,欣赏芳蕾玫瑰花乡景区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四)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比较和辨别能力。
3. 通过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力。
六、研学游课时安排
研学 过程 |
研学地点 |
研学内容 |
研学目标 |
课时 安排 |
行 前 | 实验小学 | 学习了解相关玫瑰花等花类知识和农学知识。 | 为研学中的各项活动做好准备。 |
2课时 |
行
中 |
芳蕾研学基地—花海 | 打卡四季花海,采集落花、落叶并进行观赏、研究,最后制作手工作品(拓印、扎染)。 | 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体验动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2课时 |
芳蕾研学基地—花田 | 教授玫瑰花种植、采摘、嫁接知识与技巧,并让学生亲自翻土、除草、灭虫等农耕活动。 | 让学生体验务农乐趣、在呵护草木的劳作中感悟悯农情怀。 |
2课时 | |
芳蕾研学基地—田野 | 采摘玫瑰花、桑葚、瓜果梨桃等。 | 感受采摘的乐趣,提高热爱山水田园的美好情感。 |
1课时 | |
芳蕾研学基地—研学教室 | 用新鲜采摘的原材料,亲手制作美食(鲜花饼、水果沙拉等)。 | 在自给自足中体会劳动之美,收获自我成长。 |
1课时 | |
芳蕾研学基地—鲜花博物馆 | 对话农民伯伯,认识更多鲜花品种。并为父母选择鲜插花束,填写感恩卡片。 | 提高沟通能力,锻炼情商,提高学生的感恩(感恩农民、感恩父母)意识。 |
1课时 | |
行
后 |
实验小学 | 了解更多玫瑰农学知识和农作故事;并且在校、在家多多参与各种劳动。 有美术基础的同学为鲜花饼设计一个外包装。 为我们美丽的玫瑰芳蕾田园综合体写写广告词。 | 让学生对于玫瑰花的农学农作知识做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
2课时 |
七、研学游准备
八、研学游课程内容及实施
(一)行前----绚烂花事,知目的 懂文明
研学旅行出发之前,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召开行前准备会,向学生展示芳蕾玫瑰的生态布局,学习了芳蕾玫瑰所处环境、景色等相关知识。
1.介绍我们要去的芳蕾田园综合体研学培训基地。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教育。
本次研学旅行为徒步游,在研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安全提醒:见附件2致家长的一封信。
(二)行中——绚烂花事,遇见玫好。
通过实地查看花海、花田、采摘、美食、博物馆五处实景,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快乐中开阔眼界。
1.寻梦花海·采集春天
打卡四季花海,采集落花、落叶并进行观赏、研究,最后制作手工作品(拓印)。
2.花田务农·播种希望
教授玫瑰花种植、采摘、嫁接知识与技巧,并让学生亲自翻土、除草、灭虫等农耕活动。让学生体验务农乐趣、在呵护草木的劳作中感悟悯农情怀。
让学生观看玫瑰花种植,采摘,嫁接的视频,做好记录。
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农民伯伯学习翻土农耕活动。注意安全。
3.田野采摘·品尝自然
采摘玫瑰花、桑葚、瓜果梨桃等。感受采摘的乐趣,提高热爱山水田园的美好情感。
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所采果实的相关知识及采摘注意事项,教师将学生分组后方可采摘果实。
4.制作田园美食
用新鲜采摘的原材料,亲手制作美食(鲜花饼、水果沙拉等)。在自给自足中体会劳动之美,收获自我成长。
5.走进鲜花博物馆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阴人,看看自己认识哪些玫瑰花的品种,不明白的可以问一问讲解的老师。
对话农民伯伯,认识更多鲜花品种。并为父母选择鲜插花束,填写感恩卡片。
(三)行后——绚烂花事,小小设计师
研学旅行结束了,学生了解芳蕾玫瑰花乡的历史,欣赏芳蕾玫瑰花乡景区风光,动手体验了劳动。在快乐中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
1.在研学后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撰写研学心得,绘画,手抄报,文创手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这么美的地方,让我们给芳蕾玫瑰田园设计一条路线图吧,让更多的同学能加入进来,体验这美丽的田园风光。
3.有美术基础的同学为鲜花饼设计一个外包装。
4.为我们美丽的玫瑰芳蕾田园综合体写写广告词。
九、研学游课程评价反馈
课程评价以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采用自评、互评、主题班会展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学生等从多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活动结束后,个人、班级、学校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调查问卷、观察法、自评、互评、主题班会展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情况,具体包括:前期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度、学生收获、学生表现、研修成果、旅行社服务等。
评价结果:评选出优秀研学成果、优秀小组、优秀个人;通过班会、学校大屏幕、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表见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