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具 体 课 程 方 案 | 一朵花的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一、研学游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 国家在2014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提出“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济南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抓住研学游的契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参观、考察平阴县玫瑰花研究所和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课程组决定开展主题为“一朵花的旅行”的研学旅行活动。 本着开拓学生视野,探索当地自然资源,欣赏玫瑰花之美,感受自然的神奇,达到学生知行合一的目的。
|
具 体 课 程 方 案 |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利用玫瑰花产地这一区域优势,结合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而设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 1.横向结构设计 充分利用“玫瑰花”区域特色资源,以语文、历史、生物、科学、美术等综合多种学科融合作为横向结构设计,同时开展多种选题的研究。 2.纵向结构设计 以展示“玫瑰花”完整的生命周期,作为课程纵向结构设计。课程从扦插、育苗、开花、摘花到玫瑰花的再加工,完整呈现了玫瑰花的完美生命历程。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关注经验与兴趣,回归现实生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生经历学习过程。
二、研学游课程线路 行中线路一:实验小学→平阴县玫瑰花研究所→玫瑰花田→实验小学 行中线路二:实验小学→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小学 三、研学游课程对象 四年级学生 四、研学游课程主题 一朵花的旅行 五、研学游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玫瑰花的种植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了解平阴玫瑰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种植方法; 3.具备查阅资料、筛选资料、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4.能够用多种方式,围绕玫瑰题材,进行跨学科综合。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采摘时间和方法,通过采摘玫瑰花,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能够通过玫瑰花变色实验,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格,提高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对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观,了解玫瑰花的经济价值,为平阴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了解玫瑰花制品的深加工,学习制作玫瑰梨丸子、月饼等,推广家乡特色小吃。 5.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拍小视频或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推广平阴玫瑰花。 6.利用撰写游记、制作彩泥玫瑰花等途径,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班级协作的方式展示课程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平阴玫瑰的资源优势,关注本土文化资源与生活,感受“玫瑰之乡”的独特魅力,增强传承意识,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2.通过创作活动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团结合作与分享快乐的意识; 六、研学游课时安排 (一)行前课程(基础型课程): 3.花卉鉴赏--玫瑰花 ……………………………1课时 (二)行中课程(研究型课程): 3.玫瑰花也会变脸 …………………………………2课时 4.参观玫瑰制品深加工 ……………………………2课时 5.探寻家乡味道 传承传统手艺 …………………2课时 七、研学游准备 (一)物质准备 (二)签订安全协议书 (三)行前课程准备 八、研学游课程内容及实施 (一)课程内容
(二)课程实施 活动一:走近玫瑰
活动二:探秘玫瑰 1.玫瑰花种植方法 (见附件2) 4.参观玫瑰制品深加工 (见附件2) 5.探寻家乡味道 传承传统手艺 (见附件2) 活动三:宣传玫瑰
(三)学科融合 5.玫瑰花种植方法 (劳动教育、综实) 8.参观玫瑰制品深加工 (综合实践) 9.探寻家乡味道 传承传统手艺 (综合实践)
九、研学游课程评价反馈 (一)评价基本要求: 1.校本课程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独特性和适切性等特点。 3.结合学校实际,依托学校周边资源,立足教师特长,自主开发,特色鲜明。 4.有方案、有计划、有教材、有课时安排、有教学成果。 (二)质化评价设计: 质化评价是指通过自然调查,充分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的评价方法。它适用于复杂的教育现象的评价,通常以等级呈现评价结果,一般针对参与研学的学生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一般来说是研学旅行指导师、学校老师、学生,研学旅行指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行为表现评价法,对学生在活动中执行课程任务的独立性、探索意愿、任务完成情况及交流分享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老师对学生在活动中包括时间观念、环保意识、就餐秩序、研习秩序、参访秩序、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现象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及小组成员评价,对其在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内化认知进行评价。 质化评价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