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行前(2课时):
做小小调查,激发研学兴趣(1课时)
查乳业历史,追溯发展脉络(1课时)
课程方案
一、研学游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国家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学校便利的地理位置、学校“我能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驻地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四个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更加重视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究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坐落于素有“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济南市平阴县济西工业园内,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
我们平阴县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全国学科“四结合”改革试验先进单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切入点,以创新教育为总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开发建设了“我能行”校本课程,凸显了三级课程的整合化、系列化、校本化,使课程成为理念的载体,教师课程开发与创新实施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我们实验小学地处平阴县县城中心,与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相距不足五公里,出行方便,费用低。
因此,结合地域特点及学生生活,进行“yī滴奶的奇妙旅行——实小萌娃伊利趣探秘”主题研学游,让学生从中了解奶牛的生长、牛奶的生产过程,以及牛奶到餐桌的过程,科普牛奶知识,养成正确饮用奶的好习惯,感悟高科技的魅力,形成乐学善学、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二)设计思路
二、研学游课程线路
三、研学游课程对象
一年级小学生
四、研学游课程主题
yī滴奶的奇妙旅行——实小萌娃伊利趣探秘
五、研学游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在亲自做家庭饮奶情况调查中,激发研学兴趣。
2.在“牛奶简史”活动中,了解牛奶营养丰富,知道很多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还不足,号召从自身做起,坚持每天饮奶,同时也要更多地传播牛奶的知识,促进更多人养成饮奶习惯,让人人都能享受到牛奶的营养和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沉浸式体验中,走进线上牧场,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听大草原的风、轻抚大草原的草,感受奶牛的闲适惬意。了解奶牛起居、饮食及生长过程,与动物亲密接触,了解动物,亲近自然。
2.走进伊利工厂,探访伊利智能化奶业生产线,零距离感受牛奶的生产过程,了解了一杯好奶的诞生过程,达到对高品质牛奶全新的认知。
3.在观看“云参观”“ 云追溯”活动中, 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全面探秘牛奶的“前世今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一系列“云参观”、沉浸式体验、实物展览、触摸滑轨屏幕、电子填色互动、动手创作等活动中 ,认识牛奶营养,养成科学饮奶习惯,启迪科学探索智慧;开拓视野,丰富社会实践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爱家爱国情怀。
对标课本文件 | 科目 | 要求 |
21世纪核心素养 | 审美情趣、勇于探究、乐学善学 珍爱生命、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纲要》
| 考察探究
| 奶牛的生活起居及挤奶过程 液态奶生产过程及方法 牛奶相关科学实验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
|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 亲近牛犊,亲近自然
学会学习,尊重生命,人际交往
|
|
《语文》
《数学》
|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 敕勒歌 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位置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 |
《道德与法治》
| 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 我的好习惯 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 | |
《科学》 | 二年级下册: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 |
六、研学游课时安排
行前(2课时):
做小小调查,激发研学兴趣(1课时)
查乳业历史,追溯发展脉络(1课时)
行中(4课时):
观生产过程,赞叹科技力量(1课时)
看装盒过程,锻炼动手操作(1课时)
访运输过程,学习交往技巧(1课时)
售牛奶制品,感受职业艰辛(1课时)
行后(2课时):
绘研学印记,记录成长经历(2课时)
七、研学游准备
教师准备:景区调研;制定安全预案;拟定《致家长的一封信》;制作研学手册;参加带队教师培训;与委托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家长准备:签订安全协议书;监督指导学生准备物品。
学生准备:完成行前小调查;准备物品。
教具准备见附件1。
八、研学游课程内容及实施
(一)行前学习 :
活动一、做社会调查,激发研学兴趣
活动二、查乳业历史,追溯发展脉络
1.家校联动:制定研学具体方案、研学应急预案,并向家长公示,进行安全及文明礼仪教育。
2.师生互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召开行前准备会,向学生简介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液态奶生产等相关知识。了解奶牛的生长、牛奶的生产过程,科普牛奶知识,养成正确科学的饮奶习惯,形成乐学善学、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
3.做好调查。了解家庭成员饮奶情况,增强对饮奶习惯的重视。开展社会牛奶调查,形成对牛奶的初步认识,提升研学兴趣。
(1)家庭成员对选奶、饮奶的看法;
(2)牛奶的品牌及选择理由、购买渠道、价格。
(3)家庭成员饮奶的时间、频率、类型;
(4)对牛奶营养成分的了解;
(5)选奶、饮奶最关注/最担心的地方;
(二)行中实践:
活动三:观生产过程,赞叹科技力量
研学形式:实地观察、摄影记录,师生互动
研学地点:伊利牛奶制作车间
研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学习自我保护方法。
2.走进工厂走近车间,观看牛奶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参与制作。
3.感受机器大时代的力量,感受科技大批量作业的效率,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妙,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研学过程:
1.从学校出发坐车来到伊利车间。
2.观看牛奶的制作过程。
3.亲自参与制作体验。
4.在班主任的感召下,交流体验感受。
5.填写简单的参观记录。
活动四: 看装盒过程,锻炼动手操作
研学形式:实地观察、摄影记录,师生互动
研学地点:伊利包装制作车间
研学目标
1.学生亲自体验包装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亲手设计包装盒体验设计过程的辛苦,锻炼学生的创意和操作能力。
研学过程
1.观看牛奶的装盒过程。
2.参观牛奶各类包装盒的款式。
3.亲自设计自己喜欢的包装盒。
4.交流体验感受。
活动五:访运输过程,学习交往技巧
研学形式:观看视频,师生互动
研学地点: 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
研学目标
1.了解牛奶出厂后是怎样运输到各大商超。
2.通过学习了解牛奶运输过程中的故事。
研学过程
1.观看牛奶从出厂到运输到超市的视频。
2.交流牛奶出厂后是怎样运输到各大商超。
3.听司机叔叔讲述牛奶运输路线,运输中的故事,感知司机叔叔的旅途辛苦。
4.谈“牛奶旅行”的体会。
活动六:售牛奶制品,感受职业艰辛
研学形式:观看视频,师生互动,摄影记录
研学地点: 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商业街
研学目标
1.了解牛奶销售的过程。
2.了解销售职业的销售过程,体会各行各业的艰辛。
研学过程:
1.从学校出发坐车来到伊利车间。
2.观看牛奶的销售过程
3.学生亲自上街体验销售牛奶过程。
4.在班主任的感召下,交流体验感受。
5.填写简单的参观记录。
(三) 研学后
活动七:绘研学印记,记录成长经历
研学形式: 绘画,师生互动,摄影记录
研学地点:学校教室
研学目标:
1.通过研学对济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积 极性、主动性。
3.增强学生对牛奶等相关主题的认知及对伊利的了解。
4.科普牛奶知识,认识牛奶营养,养成科学饮奶、坚持饮奶的良好膳食习惯。
研学过程:
1师生互动交流研学收获
①锻炼了动手能力。
②体会牛奶来之不易,工人叔叔工作的艰辛。
2.尝试以四格漫画、彩笔画等记录伊利印象,描绘出伊利研学的收获。
3.作品展示。
九、研学游课程评价反馈
(一)评价原则:关爱、培育、人文、和谐
(二)评价内容及方式
1.过程性评价
(1)带队老师具体负责对每位成员做出公正评价;
(2)小组长在研学期间督查小组成员的研学情况,计入过程性评价表;
(3)带队老师及小组长随时记录学生的研学情况情况。
评价指标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
时间观念 | 守时 | 能否按时集合、参观、乘车 |
|
|
|
出勤 | 是否无故缺勤 |
|
|
| |
环保意识 | 爱护环境 | 顺手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破坏环境卫生。 |
|
|
|
专注学习 | 学习态度 | 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
|
|
|
学习准备 | 学习准备是否充足 |
|
|
| |
学习过程 | 能否及时记录 |
|
|
| |
合作学习 | 能否积极与组内成员合作学习,互相关心。 |
|
|
| |
小组交流 | 能否与他人交流分享 |
|
|
| |
学习收获 | 学习成果呈现是否准确 |
|
|
| |
纪律意识 | 服从管理 | 能否服从组长管理 |
|
|
|
听从指挥 | 能否听从老师指挥 |
|
|
| |
规范参观 | 能否按照安排有序参观 |
|
|
| |
文明礼仪 | 乘车 | 是否文明乘车 |
|
|
|
参观 | 是否文明参观 |
|
|
| |
礼仪 | 是否注重礼仪规范 |
|
|
| |
交往 | 是否和他人文明交往 |
|
|
| |
就餐 | 安静就餐,不浪费粮食 |
|
|
| |
团队意识 | 组织 | 团队能否组织有效的活动 |
|
|
|
交流 | 小组内是否进行有效的交流 |
|
|
| |
协作 | 团队内是否进行有效的协作 |
|
|
| |
和谐 | 能否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
|
|
| |
突出表现 | 好人好事 | 研学导师、带队教师认定的好人好事。 |
|
|
|
总体评价 |
|
|
|
2.终结性评价
带队老师组织学生召开研学旅行主题研讨会,对个小组进行评价。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
过程性学习任务 | 信息记录 | 听讲笔记、观察记录、探究数据 |
|
|
|
体验感悟 | 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即时感悟记录 |
|
|
| |
反思应用 | 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和启示 |
|
|
| |
课后作业 文本成果 | 规范性 | 书写、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清晰 |
|
|
|
科学性 | 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问题分析的逻辑性 |
|
|
| |
创新性 | 观点和简介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
|
|
| |
完整性 | 问题解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
|
| |
影像成果 | 思想性 | 影像成果的主要内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 |
|
|
|
艺术性 | 成果所体现的影像艺术与技术价值 |
|
|
| |
创新性 | 成果所表现的在艺术、技术和思想价值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
|
|
| |
制作成果 | 思想性 | 制作成果的主题内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 |
|
|
|
艺术性 | 成果所体现的影像艺术价值 |
|
|
| |
技术性 | 成果所表现的制作技术与工艺、技法水平 |
|
|
| |
创新性 | 成果所表现的在艺术、技术和思想价值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
|
|
| |
总体评价结果 |
|
|
|
3.评价结果呈现
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选研学旅行优秀学生。
4.课程内容评价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
优 | 良 | 中 | |||
线路规划 | 学习资源 | 课程资源典型、内容丰富 |
|
|
|
安全性 | 有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清晰明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
|
| |
时间分配 | 时间分配合理 |
|
|
| |
体能分配 | 能根据运动量和学生体能合理分配。 |
|
|
| |
交通工具 | 交通工具的选择适当和安全。 |
|
|
| |
食宿安排 | 安全、有特色、舒适、经济。 |
|
|
| |
课程整体 | 课程结构 |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完整。 |
|
|
|
课程体系 | 学习资源之间有系统性、规范性。 |
|
|
| |
课程设计 | 课程目标 | 合理、规范、适切 |
|
|
|
课程内容 | 成体系、适切性、教育性 |
|
|
| |
课程实施 | 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 |
|
|
| |
评价方案 | 内容系统、评价量表科学、评价方法适当 |
|
|
|
5.承办方服务保障评价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
优 | 良 | 中 | |||
履行合同义务 | 学习计划执行 | 按照协议完成学习计划,内容如有调整,征得学校同意。 |
|
|
|
交通工具使用 | 符合协议规定标准,安全可靠 |
|
|
| |
食宿标准执行 | 按照协议执行。 |
|
|
| |
团队结构 | 工作团队结构符合协议规定 |
|
|
| |
课程实施 | 课程内容 | 导师对内容的理解熟悉程度 |
|
|
|
指导能力 | 导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能力 |
|
|
| |
教育意义 | 导师对课程教育意义的了解程度 |
|
|
| |
组织能力 | 导师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组织能力 |
|
|
| |
管理服务 | 学生 | 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到位。 |
|
|
|
协调配合 | 及时对线路、学生管理课程实施等情况与学校带队教师沟通。 |
|
|
| |
供应方的协调与调度 | 能提前与交通工具提供方、餐饮提供方等提前协调好,对接好。 |
|
|
|